图为“午夜秘密经历uncensored “牛河梁遗址发现之后,的确起到了一个作用,就是把整个讨论往前推了一步。”面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郭明对牛河梁之于四十年前那场讨论的意义如是说到。其实早在1931年,李济在谈及山东城子崖发掘的意义时就说过:“现代中国新史学最大的公案就是中国文化的原始问题。”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“中原中心论”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,即使有诸如良渚文化的发现,也被视为龙山文化系统的一部分。直到1981年,苏秉琦的“区系类型”说的正式提出,才以“满天星斗”的格局打破了原有观念。随着牛河梁遗址的发掘,1986年考古学家严文明也提出了“重瓣花朵”说,在承认各地区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同时,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“分层次的向心结构”。几乎与此同时,美籍华裔学者张光直提出了“中国相互作用圈”,指出各文化区平等独立又紧密联系,共同形成了“最初的中国”。摄
中新网台北8月6日电 “历史是人民生存的记忆与斗争的积累。当今所谓‘台独’论述,不仅割裂历史,更用排他与仇恨消费过去,这与过去我们对抗的殖民统治及法西斯政治,无本质差异。”台湾人间出版社发行人、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蓝博洲5日在台湾苗栗指出。
当天,一场“人间·春天报导文艺营”在苗栗展开。台湾近50位大专青年、学者等学习台湾民众史,感知民众劳动生活。
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同时也是“乙未割台”130周年。值此历史节点,此次活动回溯台湾人民自殖民压迫中挣脱的历史记忆,并对当前以“本土”“去中国”之名行历史清洗之实的“台独”政治提出明确批判。
开营式上,蓝博洲主讲“激荡的台湾风雷(1945–1952)”,与学员一同回望日据时期至台湾光复初期台湾民众的反殖民、反压迫斗争,及民众在历史关键时刻的出路选择。
他分享自己青年时期在陈映真创办的《人间》杂志写作的经历,强调民众及劳动生活才是我们的老师。据介绍,营员将深入苗栗各地客家庄与劳动现场,访谈当地劳工与农民、外籍移工、白色恐怖受难者与早期党外运动参与者。
主办单位表示,“台独”风潮高涨,将历史简化为所谓“抗中保台”工具,扭曲民众记忆,背叛了真正的台湾人与台湾史。希望青年通过亲身参与、记录,拒绝“台独”政客操弄的意识形态,寻回长期遭到湮灭的台湾人的祖国心与祖国情。
本次活动由人间出版社与辜金良文化基金会主办,苗栗县秋美人农场、苗栗客家艺术剧团、台湾社会共好论坛筹备会协办,台湾民众文化工作室承办。(完) 【编辑:李润泽】